战网中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地震的预测,预报和预警 —— “地震预知”四字从日本消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3:0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过一次里氏震级的“3.11东日本地震”,那次地震所造成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的后果到现在还在现在进行时中,估计可能会成为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地震之一。

3.11地震后的短时间日本经济几乎完全停止了,这是因为那次地震直接袭击了东京周围的两大工业地区:以千叶县的千叶市为中心面临东京湾的“京叶工业地域”和从东京到横滨的所谓“京滨工业地带”延伸出来的包括埼玉县,群马县,枥木县和茨城县的“北关东工业地域”,这些地区是日本的钢铁,化工,石化,汽车和半导体产业集中的地带,这些产业所生产的产品也是日本在国际市场上最有竞争力的那一部分。

再往下追踪下去就能发现一个甚至是具有讽刺意义的事实:其实正是因为要准备躲避另外一个大地震才使得这次东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损失变得格外大。聚集在北关东工业区域内的不少企业是因为据说在静冈县一带会发生一个“东海大地震”而有意避开了那个区域往北进入北关东选址建厂的,还有些甚至是从静冈一带特地迁出来的,但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一直在提防着的静冈一带并没有发生传说中的大地震,地震是在岩手县和宫城县一带发生了。

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事实说明了地震发生的不确定性和预报的困难。

在讨论地震的时候有几个很常用但也是最容易被混淆的名词概念,就是“地震预测”,“地震预报”和“地震预警”。一般说起来,所谓“地震预测”是指“某地在将来有可能发生地震”这种定性的含糊说法说法,而“地震预报”则是指“某地将于某时发生地震”这种定量的明确说法,而“地震预警”则是在地震已经实际发生了之后尽早发出警报让大家逃生的说法。

地震是能够预测的,地震不会无缘无故莫名其妙地胡乱发生。受到弹性回跳理论支持的断层理论现在是学术界解释地震形成机理的主流理论,这个理论能够解释至今为止发生的地震现象。这个理论认为地震总是发生在活动断层的位置上,而根据历史记载和地质勘探,甚至根据发生过的地震,人们可以识别出活动断层,从而可以预测在这些活动断层上将来还会继续发生地震。

这种说白了就是“发生过地震的地方还肯定会发生地震”的这句话就是一种“预测”,所谓“地震预测”就是这么简单,但实际上“什么时候发生地震”的“预报”才是最重要的。地震是会带来如此巨大损失的自然灾害,人们很自然地希望能够像天气预报一样地作出像“明天上午XX南部地区有地震,震级三到四级”那样的地震预报。但是事实上到目前为止或者到可以看到的将来为止,这还只是一个美好的,一个还没有实现的梦想。

人们总希望能够成功地预报地震,所以各个国家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地震预报在日本叫“地震预知”,从1965年开始日本开始了“地震预知”的国家项目,使用大量的国家预算来推进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实际上直到现在,人们连地震的机理都没有能够真正认识,所有的地震理论都是一种定性的解释,所认识到了的只是“地震一般发生于活动断层之上”这个规律而已。而目前的勘探技术手段也无法使得地下的地质构造像卫星云图那样清晰地表示出来,所以像天气预报那样地预报地震还是根本就不可能的,最多就是来一句“某地在未来30年间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概率大概是多少”这种基本上属于不负责任的空话。

从本质上不行,现象上行不行?日本各大学,研究机构和政府衙门像互相竞争似的在全国各地展开了一张观测网,试图从什么“狗上树,蛤蟆上街”之类的所谓“地震前兆”中找出规律来预报地震。但结果是既发现了许多毫无前兆的地震,也发现了许多在据说是“铁定的地震前兆”之后根本就没有动静的例子,反正结果是没有一次能预报成功过。

最后在1995年那次毫无前兆的死亡人数超过6400人的7.3级地震之后,“地震预知”这四个汉字干脆从日本就消失了,日本政府的“地震预知推进本部”在不知不觉中改名成了“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工作的重点也从地震的预报转到了“发生地震的概率”和“活动断层的调查”上来了。

日本人除了试图使用“根据地震前兆”来预报地震之外,还试图根据统计学规律来预报地震,因为据说有些地震的发生很有规律,如果下一次地震也能按照已知的规律发生的话,也就可以预报下一次地震将于何时发生了。

这种既有规律的地震就有一个例子,就是本文一开始提到的“东海大地震”。这是一个据说以静冈县为震中的发生周期很有规律的地震,从历史记载的追溯可以知道,这个地震从公元684年之后,以一个100到150年的周期一再重复发生,每次都造成巨大的损失,它的最后一次出现是1854年发生的估计约为里氏8.4级的“安正东海地震”,造成了数千人的死亡。根据这个规律,日本人预计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这个东海大地震会再一次出现,为了准备对付这次东海大地震,日本人在1978年甚至制定了一个叫做《大规模地震对策特别措置法》的法律,规定了地震防灾对策的强化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整备了地震观测体制,制定了防灾对策,根据这个法律还在1979年成立了一个叫做“地震防灾对策强化委员会”的组织来想法子准确地预报这次地震。

但在当时就有专家指出了“东海大地震到底是在十年内发生还是在一百年内发生的概率实际上是一样的”,因为从“到现在为止事物遵从着一定的规律”这句话出发并不能推导出“事物从现在开始还会遵从这个规律”那句话,而事情的发展确实是那样,在预测了四十多年之后,所谓“东海大地震”还是一个传说,反而成为了悬在日本人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以至于到了只要是在日本的关东一带发生了地震,日本主管地震事务的国土交通省气象厅就要出面说明这次地震到底是不是传说中的“东海大地震”的程度。比如不少人在前年的3.11东日本大地震发生之后不如说是松了一口气,因为“要来的事情总算来了”,但立即气象厅就发布了“不是东海大地震”的结论,让人继续处于紧张之中。

反正在经过了这么多风风雨雨,大小失败之后,日本人总算得出了一个结论:在能够看得见的将来,防灾减灾工作必须在无法预报地震的前提下进行,也就是说别去做“地震预报”的美梦了,老老实实才是真的。

但是在国内经常可以听到这么一种说法:“其实日本已经可以预报地震了啊,只不过现在还不太完善,时间比较短,只有十几秒罢了”,这也是因为不了解事实而产生的误解。日本确实从2004年开始应用了一个叫“紧急地震速报”的系统,这个系统的英语为“Earthquake Early Warning”,从2007年10月1日开始这个系统在除了一些海岛之外的日本全国投入运用,这个系统现在在世界上还是独一无二的。

但这个系统并不是一个预报系统,而只是一个预警系统,预报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发出警报,而预警则是在事件已经发生之后尽可能快地发出警报,所以“只有十几秒”并不是由于现在系统还不完善,而是在地震已经发生之后,预警时间也就只剩下十几秒了。

地震预警系统的构思并不复杂,在1868年就由美国人古柏提出来了:利用电信号的传播速度和地震时所发生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如果能尽早捕捉到地震波的话就可以向远处发出预警信号从而挽救更多的生命财产,但当时捕捉解析地震波的技术和电信号的传递技术都还很原始,所以无法实用化,1972年日本人搞了一个从海底地震仪收集地震波向岸上的城市法警报的“十秒前大地震警报系统”,但由于地震监测网络的覆盖程度以及地震波判别技术的问题,误发警报的概率太高,无法投入实用运行。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之后,地震观测网的不断充实和计算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实现地震预警成为了现实可行。1990年开始美国加州开始开发地震预警系统,1991年墨西哥也开始了开发监视墨西哥海沟的地震预警系统,在这种技术已趋成熟化的背景中,1995年损失惨重的阪神大地震才使得日本坚定了开发实用系统的决心。

地震波分为两种,一种是地震初期发生的被称为“P波”小幅度纵向波动和稍后发生的被称为“S波”的大幅度横向波动,P波的传送速度大约是每秒7公里,而S波的传送速度只有每秒3公里,“紧急地震速报系统”就是利用两者之间这个每秒三公里的差值抢在造成破坏的S波传来之前发出警报。因为能利用的时间差异实在太小,如果地震发生在海上,陆地上在得到警报之后到地震波真的到达之间可能会有十几秒种的时间,但如果是陆地地震就没有那么多时间了,很可能只有几秒钟,当然离震中越近,预警时间就越短。

除了发出预警警报之后给出的逃生时间实在太短之外,一般人能否注意到这个警报也是一个问题,这个警报通过电视,无线广播,有线广播以及手机网络发布,但是是否能够提醒人们的注意以及在注意到了这个警报之后人们会采取什么行动还要看平时防灾训练的结果。这个系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彻底解决问题,不能过高地估计这个系统,但也决不能低估这个系统,根据所在位置的不同,应该很有一部分人如果有了这宝贵的十几秒种,再加上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反应的话,逃生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一说起“地震王国”,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日本,可是真要是观察一些统计数据的话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比如要是观察在1980年到2000年这20年中发生的里氏5.5级以上地震的话,日本仅以年1.14次排在2.1次的中国,1.62次的印度尼西亚,1.43次的伊朗之后名列第四,当然如果要是从陆地国土面积来说,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的日本在这四个国家中还是当之无愧地排在了首位,但要是从地震造成的损失上来说中国就当仁不让了,仅仅这半个世纪,光生命损失在万人以上的特大型地震就有邢台,唐山和汶川三次,其中光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就造成了24万人的死亡,为世界历史上死亡人数第二多的地震灾难,而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灾难是1556年发生的发生在陕西华县的嘉靖大地震,那次地震光上奏朝廷的死亡人数就达83万人之多。

所以。中国才是真正的“地震王国”,不管从哪个角度中国都应该加强对于地震的研究,加强对于地震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的力度,让国民对地震有正确的认识,在地震到来的时候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自救互救。

但是不得不很遗憾地说,在中国的媒体上无论是地震知识还是救灾方法都充满了大量出处不明的似是而非的东西,使得民间有一种根深蒂固的对“地震是可以预报”的坚强信仰,只有彻底打消这种不切实际的荒唐信仰,脚踏实地地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才能够应付随时可能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地震灾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4-30 13:46:36 | 只看该作者
作者:俞天任,笔名“冰冷雨天”,自称“老冰”。著有《冰眼看日本》、《有一类战犯叫参谋》、《浩瀚的大洋是赌场》、《谁在统治着日本》等作品。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attleCN ( 陕ICP备05006600号 )

GMT+8, 2024-6-5 18:07 , Processed in 0.04254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