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网中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韬光晦影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藏传佛教,中国佛教,及信仰。

[复制链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71#
发表于 2014-4-8 16:54:05 | 只看该作者
[quote=韬光晦影,81179]你又调皮了。现在的禅修班需要多少学费,和你自己要学佛有啥必然关系么?难道不去禅修班的学佛就不正宗么?你我都知道那禅修班是啥玩意,真有佛祖,佛祖也要被气死了。

不过,这也反证了,宗教其实也非常受到世俗的影响。也能说明,当时教廷为什么会迫害...[/quote] 在家自学佛法的话,难度非常大,就比如《金刚经》里那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用搜索引擎查找,前一句就是“一切有作为”的意思,但是本版BBC版主说不对,他又给出了一大套解释,你说我到底信谁的?这还是简单的,像什么“阿赖耶识”(),中观,唯识就更复杂了。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17

帖子

3019

积分

精灵王

Rank: 6Rank: 6

积分
3019
72#
发表于 2014-4-8 17:46:26 | 只看该作者
[quote=抵押菠萝兔,81178]那是在过去,现在你看看那些禅修班需要交多少学费就清楚了。[/quote] 禅修班和出家的是两回事,呵呵
[backcolor=#ffffff]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back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73#
发表于 2014-4-8 21:36:20 | 只看该作者
[quote=Wing,81238]禅修班和出家的是两回事,呵呵[/quote] 现在没有点存款,谁敢出家?让你去个香火不是很旺的小庙,吃饭都成问题,也没钱治病,你会去吗?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主题

717

帖子

3019

积分

精灵王

Rank: 6Rank: 6

积分
3019
74#
发表于 2014-4-8 21:46:35 | 只看该作者
[quote=抵押菠萝兔,81270]现在没有点存款,谁敢出家?让你去个香火不是很旺的小庙,吃饭都成问题,也没钱治病,你会去吗?[/quote] 你心中杂念太多,不适合出家,哈哈
[backcolor=#ffffff]Some of us get dipped in flat, some in satin, some in gloss.... But every once in a while you find someone who\'s iridescent, and when you do, nothing will ever compare.[/backcolor] [backcolor=#ffffff]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backcolor]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75#
发表于 2014-4-9 01:17:32 | 只看该作者
[quote=bbclinton,81137]這些對我來說都沒有用.
我今天被人盜了一千元, 情緒很低落, 心情很差, 請你告訴我基督教可以怎幫我 ??[/quote] 虔诚地念一遍主祷文就行了。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37

主题

909

帖子

5177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177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原创写手

76#
发表于 2014-4-9 01:21:25 | 只看该作者
[quote=抵押菠萝兔,81320]虔诚地念一遍主祷文就行了。[/quot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77#
发表于 2014-4-9 01:29:09 | 只看该作者
[quote=韬光晦影,81150]菠萝兔如果不是说基督教更优秀的话,那就算了。也许我理解错了。至于说基督教提出来“普世教育”,我不觉得其他宗教就会反对,这类先进观点,与其说是基督教提出来,倒不如说是西方社会先走到了文明里面。

你不能说这个理念是基督徒提出来的就是基督教的...[/quote] 佛教可能有些歧视女性,有一本佛经明确指出女性不能成佛,顶多修到菩萨(是哪一本我不记得了,看了太多佛书都混了),还有一本写着观世音菩萨本是男身,经常变成女身就是为了取悦佛祖(不是我杜撰的,有空我会找出出处)。在泰国和西藏,佛教承担了一部分教育功能,日本和台湾还有佛教团体自己的大学,但是在大陆,我觉得佛教发展得有点偏了。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78#
发表于 2014-4-9 12:31:27 | 只看该作者
 修梵行的比丘虽然知道行淫或起淫欲都是犯戒、“染污”的事,但在许多情况之下,他们发现淫欲是非常不容易克制的。四十二章经中有一段比丘因为不能克制“淫欲中烧”而用斧头斫断自己的性器的事。(13) 由这段报导,我们更明白为什么淫欲问题在早期的僧团 (the Sangha) 中被认为是非常严重的事。许多经典都不嫌麻烦地将淫欲这个问题提出来讨论。譬如增一阿含便一而再地提到处理淫欲的问题,并要修行的比丘像战斗的勇士一样去克服淫欲的燃烧。
  和尚们 (老师) 为了要使修行的比丘能克服淫欲问题,便制定了各种修行的方法作为比丘解除因淫欲而引起的困苦。在谈论这些修行法时,和尚们将女人视为比丘淫欲升起最大的外在原因 (seductive cause)
  。因此,在修行上,四十二章经和其他早期的经典一样,都要沙门在外遇到女人时,不要看女人,不要和女人话,且要练习在看到女人时,做到将女人的身体比做 (唯扁恶露诸不净种 )之器。(15)
  早期佛教史上提到女人都与沙门门修习梵行有直接的关系,在这种重视梵行修习的背景里,经 (sutra)、律 (vinaya) 中提到的女人观当然是负面的了。增一阿含卷 27 提到女人便说:“夫为女人有五种恶,云何为五:一者秽恶,二者两舌,三者嫉妒,四者嗔恚,五者无反复。” (16) 在佛教早期的记载里,女人不但被认为身体不净,心理及言论也都被认为是不净。早期印度的佛教徒把女人塑造成将成这等面净,乃是希望比丘用不净观 (meditation on impurities) 的修行法将女人自心中除去,或将欲除去。增一阿含卷 12 有一段多耆奢行不净观法的详细说明:
  “....俱乞食讫还至世尊所,是时彼女人遥见多耆奢便笑。时多耆奢遥见女人笑便生此想。汝今形体骨立皮[(纹-文)+(强-弓) ]亦如画瓶,内盛不净,诳感世人,今发朋乱想。尔时尊者多耆奢观彼女人从头至足,此形体中存何可贪?三十六物皆悉不净,今此诸物为从何而生,....”。(17)
  传统的教修行者除了用女人不净的身心,作为其除去淫欲的方法之外。也用女人无常的身体作为去欲观想的对象 ( an object of meditation)。用后者这种方法去欲叫做无常观 (meditation on impermanence)。无常观法在增一阿含的卷 12 也有一段非常详尽的记载。当一个比丘在行无常观时,他先由女人的年青美貌“观”( med-itate )起,然后逐渐观其老、弱、病、死的现象以达到其去欲之目的。
  经文说:“设有见刹利女种,婆罗门女种,长者女种年十四、十五、十六,不长不短,不肥不廋,不白不黑,端正无双,世之希有,彼最初见彼颜色,起喜乐想,是谓色味。云何为色大患。复次,若复见彼女人,年八十、九十,乃至百岁,颜色变异,年过少壮,牙齿缺落,头发皓白,身体垢[土+界],皮绶面皱,脊偻呻吟,身如故车.... 复次, 若见彼女人身抱重患,卧于床褥,失大小便, 而不能起止.... 复次,若见彼女死经一、日、日三、日四、日五、日六、日至七日,身体[肝-干+绛]胀、烂臭、散落一处。云何?比丘,本有妙色,今致此变,岂非大患乎.... ”。(18)
  在时间上,我们无法确知僧团里的淫欲问题是在什么时被提出的;也无法追溯从何时起,女人出现于经典中谈论淫欲的场所。这些问题都不是笔者依凭中译佛教资料可以回答的。
  我们只知道,淫欲问题是僧团早期便已经注意到的严重问题,因为各部派 (sectarian) 的律典及经典都曾提到这个问题。这些部派处理淫欲的方法,如“不要看女人,不要与女人交谈”这类避色与女人接触的处理方法都相同,而且都一致认为女人的身体、言论及心理不净洁。 (19)
  日本人本田端认为,女人在佛教史上出现负面的形象与印度教 (Hinduism) 在第一世纪时提高婆罗门 (Brahmins)的地位及重视阶级制度 (caste system) 有相当的关系。他认为,阶级制度的明确化直接影响男女的社会及宗教地位,因此女人从那时起便普遍的受到歧视。(20)? 事实上,佛教内部的教理 (doctrines) 在各时代因为阐释上的不同也会引起很大的变化。由这个角度来了解,佛教史上出现轻视女人的论调并不一定是受外在因素的影响。佛陀虽然视众生如己,出而且自己也没有男净女不净的偏见,然就僧团内部对修行的看法及僧团与女人的“紧张关系”(tension) 来看,我们是可以明白女人在经文中为何会被造成这等形象 (image)。事实上,佛教史上歧视女人的看法并不是一种定见,虽然佛教有这种“传统”的女人观。各部派在后来的发展便是一个铁证。
  传统佛教对女人轻视的态度,从某些教理 ( sectavian? doctrines)? 的发展结果。我们知道,有些学派认为传统这种偏激的女人观是有道理的;甚至因此而持此传统更加对女人不利的女人观去反对女人出修行。走向这种极端看法的代表部派即是弥沙塞部 (the Mahiissasakas)。在中国或称之为化地部或正地部。部派中认为应该改善女人在佛教里地位及形象者也大有人在,晚期的大众部修行者(the Mahaa-sanghikas) 有部及初期大乘空系都是例子。
  参、弥沙塞部的女人观
  化地部因为持著女人不净的思想,在教义上便主张“女人五碍”的说法。这种说法是佛教史上从温和的敌视女人态度走向极致的一个现象。“女人五碍”的意思就是说,做为一个女人,她不能成就佛? (Buddha)、梵 (Brahmaa)、帝释、(\'Sakra)、魔 (Maara) 及转轮王? (raaja-cakravartin) 五种力量或五力 (the five supernatural powers)。这五种力量,在化地部的作品佛说瞿昙弥记果经中便说得非常清楚。经文说,只有修习梵行的男子才能得到这五力或五事。
  换言之,化地部是不同意女人可以成佛的说法。化地部这种论调不只是一种信仰,而且也付诸实践于其所设立的“八不越法”? (gurudharma)。佛说瞿昙弥记果经也说,女人进入僧团修行就如冰雹破坏田间的作物一样,由于女人出家修行,佛法便不能久存。(21)
  佛说瞿昙弥记果经和弥沙塞部醯五分律所强调的“八不越法”,事实上就是化地部女人观的主要说明。化地部虽然让女人出家,然而在要求每一个出家女人修行八不越法时,他们郤说,女人即使是长期出家修行,她们在修行上所得的成果还不如一个刚出家的“新受戒比丘”。(22) 这意思就是说,女人即使是修行了一辈子也不能改变她们身为女人的劣处;更谈不上成佛。化地部所设立之“八不越法”自然是对应该派“女人五碍”的论调。
  化地部不但在教理上限制女人成佛,而且在行动上也用“八不越法”限制女人在僧团中活动的情形。这种教理,和实际施行于女人身上的规定都被有部 (the Sarvaastivaada) 主张转身论的学者系统性地 (systematically) 反对掉。
  佛教史上女人问题真正成为各部争论的焦点 (issue),还是在“女人能不能成佛问题”被提出之后。参予这问题争论的学派,在中译的佛教资料中,只少可看出有有四个学派。其中除了有化地部之外,一切有部,晚期的大众部及初期大乘空系都对女人成佛问题有直接或间接的反应。一切有部转身论的出现便是在这种环境中造成。我们因此可以说,一切有部的转身有论是该派的女人观,或对女人成佛的看法。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63

主题

1599

帖子

6524

积分

风云使者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6524

社区居民最爱沙发忠实会员喜欢达人原创写手追星一族

79#
发表于 2014-4-9 15:24:33 | 只看该作者
初期大乘一反传统对爱欲的看法,作为法师的菩萨不但不像传统的和尚那样要教众生禁欲、戒欲,而且还说“从爱欲中生菩萨法”。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也,初期大乘对于爱欲问题的处理方式与传统各家各派的看法是很不同的。他们以为,要了解爱欲痛苦及享乐的极限 (limit),一个出家的人不是用“不净观”或“无常观”这种修行的方式,或躲避女人的方法就可以做到的。他们认为,宗教的生活方式 (即制欲的说法) 是从生活中的各种经验累积而来的。因此,当他们说“从爱欲中生菩萨法”时,不但有鼓励众生必须自己去体验爱欲的限制才能修行菩萨法的意思,而且还主张做为一个导师的必须“参预”众生的问题,并在旁指导和帮助解决众生面临爱欲的问题。在这种大乘的独特思想发展之下,我们便能明白为什么维摩诘 (Vimalakirti) 做为一个菩萨要“不止无色有妻子妇,自随所乐常修梵行”。
  初期大乘这处理爱欲问题的方法,并不是一天造成的;它一定是经过长期的孕育才建立起来的理论系统及方法。在道行般若经中,我们只见到昙无竭菩萨与众采女“共相娱乐”的话。之后,在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中才看到初期大乘空系的学者处理爱欲问题的雏形。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提到几个实例说明一个修习梵行的菩萨 (经文称之梵志 ),如果因“大悲”的关系与女人有“奸秽”之情,他不但不会失其修行的成果,更不会如传统各家所说的,“坠趣地狱”。小乘部派常用与女人交即坠地狱的观念做为消除修行者产生欱念的方法。譬如增一阿含经 (83) 便说,“宁与端正女人而共交游?.... 不以此罪入地狱中受苦无量。”(卷 3)。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提到一位叫做焰光的修行人, (经文以佛的本生故事作为阐述这种思想的方法) ,在林中修行了四百二十万年的梵行之后,有一日入沙竭国,遇到了一位陶家女。后者见到这位梵志时,便以死作为要与梵志“交”的威胁。焰光在心里挣扎之际,乃“发慈哀”。他甘心犯冒“禁戒”,准备“下地狱”以救该陶家女。他这样做为的是,“宁令斯女获致安稳,吾当堪忍地狱之痛”。照经文的说法,焰光死了之后不但没有下地狱,而且“生于梵天”。该经文在总结这段故事的时候甚至更说,“吾以大哀越生死百千之患。贤者且观,余人所犯坠趣地狱,善权闿土 (菩萨 ) 更升梵天。”(84)
自 从 造 天 地 以 来 , 神 的 永 能 和 神 性 是 明 明 可 知 的 , 虽 是 眼 不 能 见 , 但 藉 着 所 造 之 物 就 可 以 晓 得 , 叫 人 无 可 推 诿 。罗马书1:2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25

帖子

529

积分

骑士

Rank: 4

积分
529
80#
发表于 2014-4-9 20:12:11 | 只看该作者
对于佛门弟子来说,遇到有外教非难,如不能生起悲心,而含嗔心与之辩论,则成毁戒
所谓
虽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BattleCN ( 陕ICP备05006600号 )

GMT+8, 2024-6-7 03:34 , Processed in 0.0376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